3月19日至20日,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4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秭歸縣,參加2023宜昌·秭歸新時代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討會暨夏明翰事跡宣講報告會,共同為秭歸打造縣域一體化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的創新實踐建言獻策。
自2022年8月秭歸啟動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以來,已有2萬余名師生、黨員干部先后走進秭歸,在“行走的大思政課”中接受思想洗禮、提升政治素養,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等11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基地授牌。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建軍在19日的大會主旨演講上說,秭歸縣打造縣域一體化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,屬開拓之舉、創新之舉。
研討會上,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高質量建設、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等主題展開研討,認為以屈原文化為支撐的文化自信教育課、以革命文化為支撐的理想信念教育課、以柑橘文化為支撐的創新實踐教育課、以移民文化為支撐的家國情懷教育課、以“戰貧”實踐為支撐的共同富裕教育課等9條線路、百個教學點覆蓋全縣,形成了開放多元的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課程體系,為思政教學提供廣闊的實踐載體和體驗平臺。(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周華山 鄒媛)